2015年2月26日 星期四

且慢!虎媽,這樣真的對孩子好嗎?

from: ZoranPhoto

/柯佳宜   編修/蔡宇哲

  2011年華裔教授蔡美兒(Amy Chua)出版了《虎媽的戰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一書,談述她對兩個女兒權威式的教養、女兒的反抗及最後的轉變,此書掀起了中西方教養的論戰,甚至引起《時代》雜誌及《華爾街日報》等媒體都大篇幅探討虎媽帶來的衝擊。美國ABC電視台播出的節目「What would you do? 」也針對虎媽這個議題做了情境測試,當美國人看見亞洲人的打罵教育,他們會怎麼做?讓我們先來看看西方人的反應!
        
        這種被稱為「虎媽」或「虎爸」的家長,因為他們的教養方式如老虎一樣兇猛、強悍!西方人似乎不是很能接受爸媽如此對待孩子,但我覺得這情況對生活在考試、成績為尊的華人文化下的我們,應該會覺得可以想像、可以理解。然而,虎爸媽可能可以教育出優秀、傑出的菁英,但這樣的教育過程真的給了孩子最好的未來嗎?

  曾有對西方國家的研究發現,當父母對孩子實行強大的心理控制時,會導致這些孩子產生問題行為、低自尊和較差成績。然而心理控制和嚴格教育在華人文化中的影響會是相同或不同呢?

  加州大學教育研究所河濱分校(UC Riverside's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Cixin Wang教授及其同仁,針對華人做了調查研究,他們的研究基礎來自於杭州的青少年調查,樣本包括了589位初中和高中的孩子。這個調查詢問這些孩子有關他們對其父母行為的觀感,以及他們的自尊、學校適應、憂鬱及問題行為。研究結果指出,華人父母較少提供孩子情感性支持,取而代之的,他們透過努力控制和管理來表達支持。這個結果一點也不令人意外,很常聽到父母親說:「我是為你好,你要聽我的。」這類的話語,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但這種關愛方式常無法獲得想要的效果,甚至會造成反效果。

  Cixin Wang教授及其同仁也從這些華人學生樣本中發現,華人學生的結果和西方學生一致。父母的支持和監控與正向的青少年適應有關,但放任和懲罰則連結到負向的青少年適應。心理控制,尤其是撤離愛(love withdrawal)的做法,對於孩子的成長完全沒有預測力。Cixin Wang教授表示:「我們的研究指出,虎媽型教養,尤其是控制、懲罰和低支持型的教養對這些華人青少年樣本並沒有產生作用。另外也顯示,華人父母對孩子展現他們的認可、愛及支持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那些往往不對孩子表達情感且較少誇讚孩子的父母。」

  虎媽型教育是不是真的會造成孩子日後的心理健康危機,也許還有很多的因素可以探討,但是從上面的調查研究可以看見兩者間應該有所關連。很多人看見了勤管嚴教產生的成果──優秀的孩子,卻忽略了可能產生的負面能量。虎爸虎媽們,打罵之前是否換個角度再多想想呢!

光有目標是不夠的,初擬計畫更有助於圓夢


文/李盈儀     編修/蔡宇哲



"啊!有流星快許願!"
"我要考試都考一百分、我要考試都考一百分、我要考試都考一百分"
"我要練出人魚線、 我要練出人魚線、我要練出人魚線"
"考上研究所、考上研究所、 考上研究所"

        大家滿愛許願的,看到流星要許一下、生日要許一下、新年要許一下,這些願望需要有自己的持續努力才有辦法達成。但光是只有希望和目標是不夠的,必須還要對你的目標有進一步的具體計畫,如此才會容易達成目標,實現願望。

        戈維哲(Peter M. Gollwitzer)和布蘭茲達特(Veronika Brandstatter)這兩位心理學家,他們就想看看對於學生想要完成的目標有沒有做規劃,是不是會影響目標的達成程度。他們預期對於完成目標的方法作規劃的人,最後達成目標的程度會比較高。

        他們找來一群大學生,要求他們完成一些作業,作業有困難也有簡單的,同時他們會詢問這些學生,對於完成作業是否有規劃具體的執行方法,例如什麼時候要完成?在哪裡完成?要怎麼完成?等等的問題,等作業繳交後再分析完成作業與事先規畫是否有關。
結果顯示,如果作業是簡單程度,那麼不管有沒有事先規劃,大約都有80%的學生完成。但困難作業就不一樣了,有事先規劃執行方法的學生,最後有62%的人順利完成作業;而那些沒有規劃執行方法的學生,則只有22%的人完成。這跟我們的生活經驗很像,簡單的大家都能完成,但困難的要是沒有一些規劃,只單純想想的話,最終完成的機會是不高的。

        不過上述研究也可能是會完成的學生本來就動機比較強,所以會傾向事先規劃。那麼完成作業到底是事先規劃的功勞還是單純動機比較強的關係?因此研究者進行了第二個研究。他要求學生在聖誕節時寫一份報告。且必須在聖誕夜之後的48小時內完成並繳交。有一半的學生要求先具體規畫如何完成報告,像是會在什麼時間和什麼地點寫報告,另外一半的學生則沒有被要求。結果發現,被要求擬定計劃的學生,最後有71%在規定時間內繳回報告,而沒有被要求擬出計畫的則只有32%的人完成。

        看來對目標做個具體規劃是的確有幫助的,當我們對於目標的達成有擬定計畫,就越容易實現;而如果我們只是放在心裡想想,卻沒有實際的規劃出該如何達成目標,則較不容易實現。

       所以啦,光只有許願是不夠的,不會有魔法教母或是小精靈出來幫忙把目標完成的。要動動腦、動動手,想一想該如何執行它,把達成目標的方法寫下來,之後再一步一步地去做,這樣的話會在不知不覺中,就發現自己已經達到目標了啊!

參考文獻:
Implementation Intentions and Effective Goal Pursuit. link.

2015年2月3日 星期二

親愛的,你的回答會影響我的體重



 文/潘心儀    編修/蔡宇哲

老媽,你看我最近是不是變胖了啊,怎麼感覺臉更圓了?
好姐妹,你看我最近是不是更胖了,肚子好大
親愛的,你看我是不是胖了很多,這樣胖胖的你會不會嫌棄啊。
  
       這些看上去很熟悉的對話,是不是時常出現在你我的生活中呢。不少女性總愛時不時的詢問自己有沒有變胖,而作為回答的人總是在煩惱,自己應該如何回答才能不傷感情又對她有幫助,有個研究結果提示了合適答案的方向:要接納。一項刊登在Personal Relationships的研究指出,親友們若對女性體重的評論偏向出不滿意的話,無助於幫他瘦身,反而是接納的話語才會有幫助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 (University of Waterloo) 的克莉絲丁·羅傑教授(Professor Christine Logel) 指出:「當我們覺得自己的身材不好時,常會轉而詢問親人(家人﹑好朋友或情人)的支持與建議。但是他們的回應造成的影響比我們想像中的大。」我們常會認為講出不滿意的話語可以激她努力瘦身。但實情並不是這樣的,一項研究指出:那些接收到對她們的體重是接納、正面訊息的女性,會比接收到負面訊息要來得容易維持體重甚至變輕。

        研究者找來187名女大學生,他們的平均體重都在健康水平之上,因此她們應該只需要維持原本的體重,而不是強迫自己變更瘦,但就像你我身邊的女性,多半是希望瘦還要再更瘦。他們有些不但非常關心自己到底多重,甚至會一直和自己的摯愛討論。 

        研究中調查她們的身高體重及對自我體態的感受。在長達9個月的研究期間共進行三次的測量記錄。在第一次調查後的5個月,他們詢問那些女學生是否有與自己的親友談論過她們的體重。若有,則摯愛們的反應為何﹖然後在把這些訊息記錄下來,再拿來與參與者這段時間的身高體重和BMI做比較,看兩者之間是否有關聯。 

    
       整體來說,女性體重隨著時間而增加是常有的事。當這位女性本來就很在意體重了,又從摯愛口中得到 "嗯﹐看起來還不錯﹗"之類接納性的訊息,她們較能夠維持體重甚至降低一些﹔反倒那些在摯愛口中接收到比較少正面性訊息的女性﹐在體重上則平均會增加大約4.5磅,相比之下﹐接收到較多正面性訊息的女性則會維持體重甚至下降大約1磅。

不少研究都發現社會支持能夠影響我們的健康,而社會支持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親友們讓我們感受到他們是接納我們現在的體態。雖然都知道那些點出我們體重增加的人是出自好意,但是這個結果卻指出,這樣的訊息病沒有幫助,這種關心的壓力反而會使那些原本不在意自己體重的女性增加體重。讓女性有好心情與自信,能讓她們更積極的運動,且在飲食攝取上更加小心。

       也許女生們沒有辦法控制自己不要在意體重,也無法不去詢問自己身邊摯親摯愛的人,但是身旁的家人、好朋友、愛人們切記,下一次身邊的女性再次對自我的身材體重提出疑慮時,給予無條件接受的答案會比嫌棄他還有來得有幫助哦。